路易·德·菲奈斯剧照合集如果说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烦恼的婚姻以及在追求戏剧和音乐的道路上怀才不遇,算是人生必修课,那么,与菲奈斯同时代涌现的杰出电影人之多,风格之多样,发展之迅速则显得难以预料了。菲奈斯的年代是法国电影界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年代。与菲奈斯同龄两位著名的喜剧明星让·迦本和塔蒂都比他成名早,迦本曾经在40年代因成功地扮演了法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西默农笔下的“法国版福尔摩斯”梅格雷探长而成名,塔蒂则因他轻松滑稽的生活轻喜剧而成为法国人心中的偶像,还有菲奈斯最崇拜的喜剧明星费南代尔,加上当时年轻有为喜剧新秀安德烈·布尔维尔,50年代成了法国电影院里笑声最多的年代。60年代初,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运动“新浪潮”涌起一批法国新导演,戈达尔,雷诺阿,特吕弗和马勒,这是一批才华横溢的电影天才,在菲奈斯演艺生涯最重要的时期,他们都拿出了自己在电影史上叫得响的代表作,法国电影也因而进入了继“默片时代”后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而新浪潮运动倡导的严肃,简约和写实的电影风格,恰恰与菲奈斯的夸张讽刺喜剧格格不入。与芳托马斯中那个傻里傻气的警官相比,菲奈斯在“警察系列”电影中塑造的那个阳奉阴违,鬼头鬼脑的警察局副局长路德维克就更加自私怪戾,这是一套先后拍摄了6部的法国喜剧电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喜剧:《圣特罗佩的警察》,《警察在纽约》,《警察结婚记》,《散步的警察》,《警察与外星人》和《警察与女警察》,这一群法国富翁度假别墅最多的小城圣特罗佩的围绕在菲奈斯的身边不折不扣的鸵鸟警察,他们彼此吹吹拍拍,在各种奇遇中笑料百出,遇事相互推卸责任,领功封赏却争先恐后,经常纠缠在一些与破案无关的小事上逞口舌之能。似乎从此打下了一个“搞笑警察”的模子,一直到德斯利·尼尔森的美国“白头神探”和后来的“的士速递三部曲”。如果没有《虎口脱险》如此风光的国际声誉,菲奈斯本人最喜欢的电影《雅各布教士历险记》则是他实至名归的代表作,使菲奈斯的演艺生涯达到了个高潮,上座率高达到7百万。据说乌里在拍摄时经常因为笑得太厉害,致使摄影机剧烈抖动不得不重拍。影片讲述菲奈斯的女儿即将嫁给将军的儿子,他无意间卷入了一场“政治阴谋”,同时一个著名的犹太教士来法国参加宗教活动,结果从机场开始,警察,恐怖分子,年轻的总统,知名教士和菲奈斯女儿的婚礼就搅在了一起,该剧剧情紧凑,线索复杂,笑料百出,人物众多且性格鲜明,不仅有许多的菲奈斯的拿手好戏,还紧扣当时法国社会重要的宗教分歧和种族主义,给以往菲奈斯夸张喜剧注入了浪漫的温馨。至今剧中在口香糖加工厂那段戏仍然是许多喜剧效仿的经典桥段。菲奈斯还演过用一根小棒指挥芭蕾舞女演员的指挥家,对雇员吝啬粗暴却对客人百般谄媚的饭店老板,嫌贫爱富阻止女儿自由恋爱的大资本家和西班牙国王的贪婪使臣,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自导自演了梦寐以求的莫里哀名剧《吝啬鬼》,塑造了法国电影史上唯一的阿拉贡。当他刚刚导演过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后,1983年1月27日,他因心脏病发逝世,他给这个世界带来太多太多的欢乐了,以致于上帝不舍得让这个善良人在离去之前承受太多痛苦。他的名作主要有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拍摄的警察系列和《疯狂的贵族》。1965年,菲奈斯与导演乌里和同伴年轻时的路易·德·菲奈斯布尔维尔合作出演《虎口脱险》,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战争喜剧片,片中那个自私尖酸的指挥家和老实愚笨的油漆匠给世界带来了无数的笑声。此外,他还在《总统失踪记》中扮演寻找总统的餐厅老板,在《夫妻市长》中扮演唯利是图的工厂主,在《美食家》中扮演美食家等。路易·德·菲奈斯剧照他一生共出演了110余部作品。在刚刚导演完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后,菲奈斯因心脏病发作于1983年1月27日永远“退休”了。初看《虎口脱险》剧时我还不知道这位喜剧大师竟然已经远离我们很久了。银幕上那生动的爱国指挥家形象依稀告诉我他仍活在我们周围,用他的喜剧细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新老影迷们。在世界各大杂志封面及书店电影专柜上都有这个小老头的笑脸。从法国国庆夜开始,法国电视6台每周六轮回播放菲奈斯的电影用以纪念这位喜剧大师。愿大师在天堂也能微笑。
如果你热爱电影并钟情于他,你一定看过不少经典的类型片;假设你不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那么你一定不会错过喜剧;再譬如你的影碟机没有被“周星星”独家代理的话,那么你一定吸纳过电影史上的奇葩《虎口脱险》;加上你的记性不是那么的“逊”,笔者可以断定你一定还对那个可爱的指挥家先生念念不忘。不知道你是否调查过他的底细,反正在我看完《虎口脱险》剧之后,便用尽现代信息工具多元化之能事,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等把路易·德·菲奈斯——对,就是那位指挥家先生调查个够,他就是法国头号喜剧大师。
路易·德·菲奈斯1914年7月31日,路易·德·菲奈斯,生于一个西班牙裔中产阶级家庭。菲奈斯出生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戏剧家莫里哀逝世241年,电影之父路易斯·卢米埃尔50岁,列宁44岁,卓别林和希特勒都是25岁,希区柯克15岁,法国喜剧演员让·迦本和塔蒂分别只有10岁和6岁,奥地利的费迪南大公刚刚被刺,而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领袖戈达尔和特吕弗都还没有出生。菲奈斯成长在欧洲历史上最干燥,惶恐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当二战结束时,菲奈斯已到而立之年。在这期间,菲奈斯想在戏剧上有所发展,但他没能在动荡的岁月找到合适的起点。而是在皮货店里捡别针,照相馆里当小工,最讨厌数字的他还当过会计,最后他也如同大多数爵士乐钢琴师一样在皮加勒演奏。路易·德·菲奈斯1936年,戈尔曼·艾洛蒂嫁给了在巴黎一间又一间酒吧跑来跑去弹钢琴的菲奈斯,但此时菲奈尔已经有一个儿子了,名叫丹尼尔。1942年,好景不长,菲内斯和艾洛蒂仅维持了6年的婚姻宣告破裂。离婚之后,菲奈斯在朋友的劝说之下决定演戏。他用一幕莫里哀的戏剧通过了当时著名的雷米·西蒙的表演学校的考试。菲奈斯没有钱支付学费,雷米找他谈了一次话,允许他免费学习。酒吧的生活虽然苦,至少在饿的时候可以吃饭店剩下来的东西,爵士乐自由轻松的风格排遣掉了弥漫在被占领的巴黎夜空中的阴云。因为曾在西蒙表演学校学过一年表演,在那里,他每次做鬼脸都会引客人哄堂大笑,当然这也让他结交了包括丹尼尔·盖林在内的一些人,并为他之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路易·德·菲奈斯二次世界大战巴黎被侵略期间,他继续在音乐院校完成他的钢琴学业,在那里,他邂逅了名作家莫泊桑的侄女——珍妮·巴特勒米·德·莫泊桑,而珍妮也爱上了这个年轻且“琴技高超”的爵士乐钢琴师。1943年,菲奈斯与珍妮结婚,并共同厮守了四十年之久,直至——1983年,菲奈斯去世他们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叫“帕特里克”,另一个叫“奥利弗”当时演艺成绩平平的丹尼尔·盖林最早介绍菲奈斯出演了第一部电影《巴比松的诱惑》,从此他开始了10年跑龙套和小角色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