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雪涛

人物经历

1983年出生于辽宁沈阳。2003年考入吉林大学法律系,2007年毕业,毕业后在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工作了五年。2010年开始写作,2011年小说《翅鬼》获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2012年,凭借长篇小说写作计划《融城》获第十四届台北文学奖年金,并出版首部长篇小说《翅鬼》。2014年1月起,在刊物上发表《冷枪》《大路》等短篇小说;9月,获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奖短篇小说佳作奖。2015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进修。2016年6月,出版首部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书中共收录《我的朋友安德烈》《走出格勒》等10篇作品。2017年8月,出版小说集《飞行家》,书中收录了《跷跷板》《光明堂》《刺杀小说家》等小说;10月,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18年5月,参加的央视节目《朗读者第二季》第二期播出;9月,入围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决选名单。2019年7月,出版小说集《猎人》;11月,改编自其短篇小说的电影《平原上的火焰》项目启动,双雪涛担任电影艺术总监;12月,2019年收获文学排行榜发布,双雪涛小说《起夜》摘得短篇小说榜第六。2020年5月,推出长篇小说《聋哑时代》完整版;10月28日,获得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2021年2月,参演的电影《刺杀小说家》上映;8月,小说精选集《侦探·工匠·小说家》出版,书中收录其部分作品及创作谈,以及关于双雪涛的文学评论;12月16日,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22年3月起,成为第十届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委员;4月21日,参演的人文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播出;8月,担任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迁徙计划·从文学到电影”推荐委员会委员;11月,英文版小说集《艳粉街》入选《纽约客》年度书单;12月,出版首部杂文集《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2023年9月15日,担任监制的电影《鹦鹉杀》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双雪涛主要作品

个人生活

双雪涛的太爷爷是北京人,满族,给溥仪做满洲饽饽。溥仪在伪满洲国复辟时,将双雪涛的太爷爷带到长春,后来双雪涛的家族便留在东北了。

人物评价

《间距》和《宽吻》还只是故事发生地的迁移,作家关注的与小说呈现的,依然是现实的困顿,是惯常的双雪涛的叙事,那么从《女儿》开始,双雪涛进入了对小说传奇叙事的探索和迷恋。作为“在西方小说和先锋小说的光辉底下长大”的青年小说家,我隐约看到了他抽身向古,对中国古典的致敬痕迹,当然,这个判断,还需要更多的作品验证。双雪涛对于“写作的根基”有所自觉,他写作的根基,是他的愤怒,他的写作有一种和名利场格格不入的东西。但愿双雪涛像摩西一样,永远铭记一个群体被驱赶的痛苦,从“父亲”走向吾土吾民。双雪涛的小说总能让人读出一些稳固的东西,可能是轮回,可能是圆满,可能是报应,或者仅仅是对受难者微弱而又坚定的慰藉。那种具有宗教感的信念和置身于一个阶级的立场构成了双雪涛小说中温暖而坚硬的内核,它让小说不会随着某个故事或是某种表达任意地摇摆,却暗暗地滋生出更大的可能。